楔子
最近在家打了两个月游戏,有时候会突然漫不经心地想到一些关于无聊的意识形态的问题。
从何说起呢,不如从已经发生,并发生不久的政策说起,这样让我们的思考更有迫切感,有刀子抵在皮肤上的凛厉,仿佛不思考就会有切肤之痛,这样可能让我能少一些对一切的漫不经心。
我是反对一刀切取消教培行业的,从一开始大家都在叫好时我就在朋友圈反对这件事情,虽然也不是那么严肃,大家大多都对减轻教育负担之类的说辞情有独钟,但是我认为这是对社会结构发展方向的一次严重误判。
政策下来的时候,我正在驾校学车,跟我搭伙的一个哥们儿是学而思的开发,他跟我说现在公司在大规模裁员,很多大业务线直接一刀砍没了。听完很是唏嘘,一个几百亿产值的行业的垮台只需一夜。后来我辞职之后,休了一个长假,回家了一趟,我家是山东一个四线城市的小县城,在重工业被清退之后经济发展就一蹶不振,在家闲得无聊我就去找一些退居二线的临退休教师了解了一下政策发布后教育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说,政策发布之后,原来有些老师开的培训班都关掉了,然后转成家庭式的,说是家庭式,也不是一对一,而是找一处位置方便的民宅,由公开的培训班转为 underground 的小班培训,原来可能一班有三十个学生,现在最多十一二个,收费也提高了一些,毕竟人数不能那么多了。我问“这个不会被抓吗?”,“被举报抓住就完蛋,直接开除。谁让赚的多呢,你看xxx,这两年市里买了两套房了。”
我倒是不想由这个现象去批判什么人心不古师德腐化之类的,由此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禁酒令。人的欲望有很多种,有些是直接的、激烈的、生理和化学的,像酒精、性爱,甚至毒品;有些是长远的、延时的、希望和信仰上的。对于第一种欲望,由于它本身就是短视的,针对其的政策效果往往也是直白的,就如同禁酒令并不能禁止酒精,反而促进了美国黑帮的发展。但是对于第二种欲望,人们很容易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思考问题,而不去思考教育与发展本身也是一种欲望这一问题,它们可能不是无耻的,但绝对也不是道德的,它们是对生存权利的竞争,是黑暗森林下的理性。人本身由欲望构成,人的欲望无法被禁止,那些被禁止的欲望只会在灰色的角落不受约束地成长。
所以对教培的封锁最终会带来什么:
1、线上教育的全面收缩,因为这是阳光下的产业,它无法生长在灰色里。
2、老师、名师住上大房子的欲望与父母对儿女成龙的期望更加紧密地纠缠在一起,更高的收费,更难寻求的教育资源,更隐蔽而不受安全检查的场所,都将成为灰色角落里的问题。
3、学校资源的进一步聚合,农村的孩子要进县城,县城的孩子要去市里,市里的孩子想上名校。聚合带动溢价,而溢价带来的绝对不是公平。
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社会理念相去甚远,教育其实是个人发展的权利,我们谈论教育的品质时所说到的“教的好”与“教的坏”,往往体现在升学率和名校比例上,而这种比例是考试,也就是班级/学校/区域竞争的结果,所以让我们说的直白点,我们谈论教育的“好”与“坏”,实际是在说,这所学校/老师教授的应试技巧平均水平高于本省内其他区域学校/老师的水平。
那么,总结并递进一下,教育的“好坏”,是区域差异的结果。所以我们谈论教育,实则在谈论公平。
所以我认为,与其搞一刀切,不如大力发展线上教育,并收取教育产业专项税收以平衡区域差异,补贴公立教育,甚至建立线上教育机构与公立学校间的广泛合作,公立学校负责线下监督,线上机构则提供其他区域更为先进的应试技巧。
我们谈了这么多有关教育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进入正题。但是上面所说的问题基本已经引入了我们之后要谈的所有要素的投影。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展开解释这些投影的本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